3月10日上午,重庆大学2023年第三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讨暨辅导员培训会在A区民主湖报告厅举行,本次培训主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议邀请了苏州大学心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尔东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冯业栋、各学工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专兼职辅导员以及全体学工部门教职工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吴昊主持。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吕敏首先简短介绍了心理素质测评反馈情况及后续关爱工作安排。
随后,王尔东主任以“辅导员如何做好心理健康评估和促进”为题目作专题报告。他首先强调了当下学生思政工作的困难在于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易获取性导致辅导员在信息掌握上不占据优势,这对辅导员心理健康评估和促进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接着,王尔东从问卷测量的有效性角度分析了当前以问卷形式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足,并指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有效方式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工作。
为了深入理解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王尔东带领在场的老师们进行四人一组(父、母、孩子和施压者)的角色扮演游戏,并邀请三组老师上台扮演和分享感受。在游戏的八个阶段中,父母从最开始的双双支持,到逐渐远离,再到离异并重组家庭,扮演孩子的辅导员老师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中,王尔东指出了稳定的人际支持系统对情绪稳定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评估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判断其危机概率的过程中,理清其家庭状况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同时,他强调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是倾听和有边界的临时性辅助,要给学生寻求更稳定的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专家和医生协助。
最后,王尔东就《社会原子图》的调查问卷设计向老师们讲解了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并强调几个关键步骤,包括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支持性人际关系确定、成长环境及情绪判断、情绪表达方式、自我概念中的积极部分的确定,以及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情绪的重大事件和应急性事件。其中,支持性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中的积极部分的确定是辅导员在评估工作中的核心。
在交流互动环节,王尔东从学生睡眠问题、对自身现状不满以及生理疾病的多重困惑等方面进行交流,回答辅导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作为一名从学生工作战线成长起来的心理学专家,王尔东主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还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理剧学组前任组长、表达性艺术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美国心理剧、社会计量与团体心理治疗考试委员会(ABEPSGP)认证心理剧导演(CP)和心理剧训练师(TEP),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专家咨询库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常驻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