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两会反响丨重庆高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精神(一)

时间:2025-03-13点击数:来源:重庆教育

3月4日、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重庆高校广大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各种渠道积极收看、了解两会盛况,实时关注会议动态,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畅谈心得体会。

国家级教学名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正良教授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我们国家过去一年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进步感到自豪,尤其是看到国家在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投入和成果时,更加坚定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培养者。这种责任感会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更加努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张军以谈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基层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传统学科设置的固化现状亟须破局,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校学科体系迭代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加快适应新时代的新学科建设,并加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嵌入,追踪产业需求变化,构建需求导向的动态学科调整机制。同时,教师应以创新者的姿态主动破局,做学科优化的推动者和做好人才培养的革新者,培育能更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各类复合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周启红谈到,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在新时代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决心。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大语言模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潜力,主动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辅导员石昆霭表示,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克服国内外不利因素和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稳中向好的发展,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好“大思政课”,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奋斗。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学生科副科长张露露谈到,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在肩,一方面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更为细致地把握学生特点,以鲜活的案例、多元的视角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另一方面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好、运用好中医药文化、红岩精神等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育人过程。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姜勇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及时将全国两会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将个人前途命运同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粟彦哲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高度关注了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议题,深感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针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领域,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体系,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行动,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化药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中彰显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基层力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刘洁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令人深感振奋、重任在肩。面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呼唤,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养培养,兼顾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组织多元活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同时,紧密围绕国家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为培育建筑工匠人才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育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蒙琪缘谈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人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大学生,有幸见证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推进有了更具象的感受和更充足的信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逐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等有力举措,让我对教育的人民属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增长学识、锻炼才干,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实现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生韩济泽表示,在学习后回忆起去年跟随学院组建的“成渝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实践调研团”,在川渝高竹新区、两江新区、渝北区放牛坪村、渝北区金刚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正是通过深入社会大课堂,在学习与观察中拓宽视野、深化认知、强化担当,才更加深刻理解“小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更加体会到青年责任和担当。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22级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蛟谈到,作为医学研究生,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战略定力,让我们对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我们要以行动诠释全国两会精神,深耕基础医学与临床转化研究,系统解析疾病机制,寻找防治新靶点;以医工融合为突破口,开发智能辅助诊疗设备,构建多学科协作平台,探索精准医疗新范式;积极组织基层健康筛查志愿服务、健康科普进社区等活动,将专业技术转化为惠民实效。

重庆财经学院会计(财富管理)学院2022级审计学专业赵伟谈到,过去一年,一系列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接连“出镜”,教育成果持续“出片”,教育生态得到提质优化。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必须将大会精神转化为实际效能,精准剖析、定位自我,在学院正以“三纵三横三联通”党建工作模式加强样板支部建设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学练结合,潜心钻研,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大背景下,提高专业竞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