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西南政法大学】“赋能∙激活∙重启”定制式指导——贫困女大学生身陷南派传销的案例

时间:2023-12-10点击数: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一、案例简介

贫困女大学生A自幼母亲离世,父亲是一名山城棒棒,生活艰难,靠勤工俭学维持学业。2021年9月,该生的男友A反馈,该生陷入一南派传销组织,因亲戚有类似经历,他很快便识别出套路,便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得知情况后,校内各部门紧急联动,联合专业反传销组织,合力帮助该生脱困。据了解,该组织以“1040国家秘密工程”、“西部扶贫项目”等为噱头,以80%的情感营销和20%行业洗脑知识俘获目标,以高档小区家庭式生活、军事化作息这些所谓的组织文化吸引该生,同时,“五级三阶制”的分红利诱使他越陷越深。当她进入组织半年后,对该组织的矛盾心态逐渐攀升,在毕业季陷入迷茫。在辅导员的老师后续的跟踪辅导下,帮助该生恢复心理,并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事件处置及后续

1.紧跟新动态,积极面对新问题

得知事情后,迅速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及时向学校学院汇报。同时,紧密联系B同学,更进最新动态,确保A安全的情况下,联系并劝说其尽快返校。经与B同学反复多次沟通,结合网络资料信息,掌握了南派传销组织的特点,并向警务、就业指导等部门专家咨询,直面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应对。

2.寻找突破口,合力搭建新平台

梳理事情始末后,速与学生家长联系。但因该生家庭支撑力弱,沟通无果。遂联动学校各部门,寻找突破口。最后得到一专业反传销组织的帮助,制定了合力行动方案:(1)辅导员与学业导师配合联系该生返校;(2)各部门提供该生返校后的校内信息追踪;(3)专业反传销组织负责面谈,揭穿组织真实企图;(4)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负责后续指导。在多方通力配合下,最终使该生脱离传销组织。

3.关注多方面,制定个性新方案

A同学在被反传销组织反洗脑后,虽然已经脱离了该组织,但其内心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创伤明显。事后辅导员积极关注该生心理状态,多次面对面指导,辅助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职业锚、CASVE循环模型等职业指导工具,并为该生制定了“赋能∙激活∙重启”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 帮助该生重新认识自我、聚焦目标,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

三、事件原因分析

1.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慌不择路

近年就业形势影响,许多毕业生毕业季迟迟不能就业。新型传销组织利用高薪、国家项目等名头诓骗大学生,再加上部分大学生急于求成、慌不择路,更容易深陷其中。案例中A同学虽有过兼职经历,但由于家庭支撑薄弱,急于为父亲治病,再加上自己本性单纯,不幸陷入传销。

2.大学生社会经验缺失,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大学生常年生活在象牙塔中,在校期间受老师和学校保护,在家受父母呵护,容易轻信他人,安全意识不高,对于社会的危险度并没有完整全面的认知,再加上大学生整体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陷阱的能力,很容易成为传销组织的目标。

3.新型传销组织手段多样,招募隐蔽且渗透性强

南派传销多以精神“洗脑”为主,以“亲情牌”“友情牌”进行情感营销。其洗脑课程融合了心理学、思维学等背景,捕捉人性的弱点,并配套以“五级三阶”制的融资方式为利诱,使得成员一旦陷入,便难以抽离。整个招募工作层层布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渗透性。

四、经验启示及总结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和就业指导的主力军,辅导员无疑在学生教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青年处于“拔节孕穗期”,辅导员在做好就业指导的同时,也要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的几粒扣子,做好毕业生“最后一公里“工作。

1.用多方协同赋能就业指导,扣好学生“就业观”扣子

在择业过程中,许多同学一味追求“高薪”、“轻松”、“自主创业”,脱离自身实际情况,极易陷入传销骗局。这需要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就业指导部门、心理健康部门等多方形成“大思政课”协同力量,从同学大一进校就有意识的进行生涯规划,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并将这种规划和观念融入到大学思念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

2.用理想信念激发就业潜能,扣好学生“价值观”扣子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辅导员要坚持立德树人,用自身行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要提醒青年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躺赢人生,要走好人生第一步,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立足能力提升,转变就业观念,将职业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3.用健全管理助力学生重启,扣好学生“安全观”扣子

对于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同学的心理健康也要纳入到高校日常安全管理体系,注重对此类同学的心理治愈和健全的人格培养。需要关注青年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心理健康和人生安全问题,在毕业季要精准了解同学们的动态,将安全防范工作贯穿始终,随时掌握学生动向。确保安全第一。

总之,伴随着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仅要关注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更要关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求职安全、心理健康、思想动态等多方面的问题,摸清症结,顺势而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