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重庆师范大学】精准帮扶促就业 落实做细助成长

时间:2023-07-14点击数: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一头连着青年成长成才、家庭美好生活,一头连着国家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实地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强调,“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聚力稳就业,做实做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意义重大。

双减政策应声落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以及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使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更高的难度和挑战。如何做好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帮扶对象就业托底帮扶工作,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最大考验,成为打好民生答卷的实践痛点。本案例中小李便是一位重点帮扶对象。

一、案例简介

小李,女,师范类专业大四学生,成绩平平,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她求职目标非常明确,希望留在求学所在的城市,考取编制并成为中学教师。但因一门课程考核尚未通过,数次面试被拒,身边同学陆续签约心仪单位,小李的信心被消磨殆尽,情绪低落,几乎不再去参加招聘会。5月学校启动新一轮就业促进周双选活动,在持续跟进就业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发现小李连续数月未主动应聘,于是与小李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到,家长要求小李必须考编,并对其未来工作待遇给予过高期望。小李在就业实际与家人期待的矛盾中拉扯内耗,持续焦虑失眠,认为即使参加招聘会也一定会失败,因此拒绝参加招聘会,只希望能够尽快毕业。

二、案例剖析

此案例中小李面临着就业目标过高期待与就业竞争力不足之间的落差导致现实困境,同时交织着身边重要他人的建议和学业压力等因素。分清主次,案例的关键突破点在于如何帮助小李理性评估自身就业竞争力,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在努力突破现实困境的过程中引导小李重塑就业目标,调整就业观念。

三、解决方案

首先,精心把脉找准问题关键。与小李经过多轮谈心谈话后,初步判断小李是因求职失败、家长期待与学业压力多重交织引发的阶段性焦虑。该生在校期间成绩平平且存在课程不合格情况,从9月份参加招聘会以来基本上应聘的单位均属于当地初高中,就业期待与实际情况的巨大落差导致小李对就业越来越没有信心,且因家长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不充分导致的过高就业期待给小李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双重压力叠加使得小李越来越焦虑。从小李未来成长发展的视角,帮助她认识到逃避不是办法,躺平绝无可能,唯有在提升就业能力上下功夫方能走出当前困境。

第二,理性分析厘清任务清单。辅导员帮助小李全面梳理就业和学业的两大任务,针对学业问题,结合学校课程考核相关管理规定,积极争取重修机会,帮助小李理性对待延期毕业的客观事实。同时,点对点分享招聘信息,面对面精心优化简历、指导自我介绍、说课展示等,运用SWOT清单悉心鼓励引导小李挖掘自身潜力与机遇,梳理就业准备任务清单。

第三,充分准备重塑求职信心。通过跟进小李的每一次面试复盘,帮助小李不断找出面试过程中的“硬伤”,用好班级自发组织的就业互助小组,鼓励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帮扶指导工作中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包括小李在内的求职中的同学定期开展师范生技能训练,鼓励小李参加学校面向重点帮扶大学生组织的“宏志助航计划”就业指导系列培训。

第四,以身说法转化求职观念。以学长导师、生涯发展导师职业成长历程作范例,用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路径以身说法,帮助小李认识到就业不是一锤定终身,帮助学生纠偏“有编制就等于稳定”“重要他人的建议总是对的”等不合理认知,鼓励小李在实践工作锻炼中探索个人职业兴趣,在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摸索试错中找到真正适宜自己的岗位,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正如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时所叮嘱的,“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

第五,凝聚合力拓宽求职路径。经梳理逐一摸排与小李相类似的所有待就业学生求职应聘情况,及时上报学院党政领导,动员学院教师积极挖掘学生就业资源,书记院长亲自访企拓岗,先后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多场就业双选活动。辅导员持续保持与家长深度沟通,详细介绍当前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结合小李实际分析当前的就业选择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从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待她的第一份职业选择,做好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为学生思想上松绑。

目前,小李已成功签约西南某所中学,并在毕业后半年内顺利通过课程考核。

四、经验启示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年年都被称为“最难毕业季”,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小李的成长个案反映出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以终为始,规划先行。结合大学生生涯发展阶段性特征,着力提升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而非将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的认知上。依托主题班会及第二课堂,围绕从大一阶段挖掘专业兴趣、大二阶段培养专业认同、大三阶段夯实专业基础、大四阶段理性就业择业等四个阶段,分别从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控制以及生涯自信四个维度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育延伸和重要补充,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规划意识和应对充满不确定性就业环境的信心,从而理性看待“编制”与“稳定”。

二是本领为要,精准帮扶。由于就业能力不足、社会资源匮乏、家庭经济困难等多重因素交织,困难群体毕业生求职应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以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的同时,做好全面精细的学情分析是落实落细就业指导服务精准化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立就业进程跟踪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定制就业分类指导让精准帮扶走在求职就业前。

三是思想引领,凝心铸魂。择业观念决定着学生的求职行为,尊重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时代需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理念是破解就业困境的重点,如何激发学生对职业理想、职业追求的思考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痛点,以榜样引领、现身说法、朋辈就业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重庆市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优质资源征集活动案例类特等奖作品

作者:张丽、李林霖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