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相关重要论述,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关键在于将思政课与社会现实充分结合,其目标在于“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大思政课”中有着独特优势。如何用好辅导员的力量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当前各大高校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其面临的现实难点。
二、解决思路
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团队(重庆市首届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简敏工作室)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研学讨论和总结凝练而成的“辅导员+”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实践模式,是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多元化形式,利用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优势和力量,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内容、形式、方式和成效等方面实现协同育人的“辅导员+”大思政课“五位一核”模式,打造思政育人“师生—习得—育人”共同体。 具体如下:
(一)主体协同:“辅导员+”同心共育
思想政治辅导员,不仅要上好“形势与政策”、“党史党课”、“团史团课”等重要思政理论课,还要将学生课外活动、心理健康成长等日常工作全覆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中坚力量。根据思政育人全过程的特点,团队提炼和探索出以思政辅导员为主体,多主体分担育人角色和职责,各自发挥育人的优势,建立“辅导员+”共同体模式:即“+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双带头人”等主体同心共育模式。这样将学校思政内容与院校培养内容能够互融互通,保障思政教育的正确性、连续性和可执行性,打造“辅导员+”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共同体。
(二)内容协同:“知识情怀”同向共教
从育人内容上,辅导员思政育人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讲授思政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输入价值导向。在移动互联时代,学生拥有鱼龙混杂的信息来源,辅导员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主流价值观去引导和影响学生。同时,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了思政理论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更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形式协同:“理论实践”同担共进
团队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式分为“思政主课堂”、“行走课堂”和“知行合一”过度课堂。首先,站稳“学校大讲堂”,讲好“思政主课堂”。要吃透教材,展现理论的魅力,做到以理服人。 其次,立足“社会大课堂”,上好“行走思政课”。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团队带领本硕博宣讲团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目的在于将理论学习内容内化于心更外化于行,让在校大学生在行动中感受党史理论精髓。最后,奔赴“共育同心圆”,造好“‘知行合一’链”。通过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将学校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知行合一”的方法体系,使德育工作更加具有实效性。
(四)方式协同:“四因施教”同行共助
时下,青年政治社会化整体范式从传统的以外力塑造为主向由外力塑造与内力自省的双向驱动转变,这要求高校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式。团队坚持“四因施教”教育教学方式:一是,因“材”施教。既要深耕教材,也要掌握和了解新时代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更要有所侧重。二是,因“时”而定。可结合大学不同时期对思政课内容进行微调,提高了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吸收实效。三是,因“势”而为。结合执业问题、就业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贫困问题,进行个别教育。四是,因“景”而进。在不同的场景,比如网络场域、线下场域各种主题背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五)方向协同:“校府院检社企”同力共促
团队在进行系列党史宣传教育和教学调研过程中,开拓了校外合作平台,如与政府部门、法(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社区、企业等开展合作。通过将企业、法(检查)院、政府部门的实物导师协同起来,形成协同育人共创体系。正是这种合力共促的力量,使团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显著。不仅在科研、教学成果以及社会反响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而且引领学生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实践项目中斩获佳绩,让学生有体验感的同时更有获得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照现实,了解社情民意, 知行合一,增强四个自信,盘活本地红色资源,践行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三、经验与启示
(一)大思政课应坚持“道”重于“术”
辅导员要心怀“国之大者”,把准政治方向,从大处着眼,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坚持“道”重于“术”。在关注方法应用的同时,更注重“道术合一”,提升思政课的艺术性。这不止是各项活动中要坚持思想性和价值引领,更是指思政工作者要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提升以理服人、以情塑人的能力,以及思政大课堂给学生所带来的审美体验。思政教育需要“道”与“术”的多层通与融合,使学习者在“美”中受教,真正做到思政教育的“有心无痕”。
(二)大思政课应实现“多元互联”
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要不断丰富“大思政课”的内容、途径、载体,有效凝聚各方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在协同育人模式建设过程中,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主线突出”的思路,做好活动规划、队伍建设、成果固化和辐射带动。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学生实际、教育实际,运用学生的话语体系,拉近思政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互动型面向未来发展的师生共同体。
(三)大思政课应践行“知行合一”
团队以“大视野、小切口、真问题、深调研”为过程导向,一直坚持“新思政观”引领、坚持“五位一核”协调推进、坚持践行“知行合一”。逐步构建起“1+N+X”实践思政教育模式,实现学生全员参与、辅导员全面指导、思政教育全程贯穿,重点打造“N”个实践思政平台,运用“X”个品牌活动载体,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走深走实。
总之,团队贯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与思政课、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思政育人理念,深度融合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构建了支撑实践育人模式运行的育人体系、方式方法、发展举措,让思政课与社会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变成生动的、鲜活的、有温度的教育,为讲好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大思政课”提供了典型示范。
重庆市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优质资源征集活动案例类特等奖作品
作者:简敏、丁柯尹、周月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